马街村妇女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
村民头戴竹编的菜饭圆钵
新郎和新娘在传情达意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云贵乡马街村,是贵州省少数民族示范村。这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民风习俗保存完好。
村子里有1600多人,安、李、罗、龙、苏等姓是村里的大姓。除安姓外,他们自称“青彝”,彝语名“果苏”,村子里的村民们,不分男女都会编制精美的竹艺品。竹艺品是生活中寻常物件,故有“篾匠村”之称。
服饰 马街彝族服饰独具特色,多以蓝、青、红色布为主,开襟长衫。在袖口、领口、肩膀处均有花纹,颜色多为黄色,间以蓝白青三色,形状多为条状。花纹图案用丝线挑绣,绣有红色刺梨花、粉红杜鹃花、圆八角花等。
袖口的下半部有两层,外层绣有条形花纹图案,里层为袖子,因为在劳作中,袖口部分最易磨损,故多做了一层袖子。
头饰 马街村彝族妇女的头饰非常讲究,先在一条宽两寸、长尺余的红带上,呈三角形状排列六组白扣子。将这条红带饰在额上,再将两条印花布条系于脑后。用一条宽两寸、长两丈的白布条一层一层地缠起来,成盘状,直径约一尺左右。最后,用一条精制的红色布带(以黄色镶边,里面有八角形加圆圈以及四个环状圆圈组成的联环图案),呈 “人 ” 字形包在前额上方,经头顶呈 “ 一 ” 字形分左右拖于背部。左右末端呈麦穗状。
婚礼 马街村的彝族婚礼习俗独特,要搭青棚,请客受礼,婚礼时以唱“酒礼歌”和跳“酒礼舞”为乐。娶亲时男方家邀请八个人,骑八匹马,打四面彩旗,提两个灯笼,两个提箩(盛斋饭),到女方家迎娶。到女方家后,新郎要叩拜灶房、茶房、酒房和库房,再拜家神,最后拜岳父母。
第二天早晨,新娘故意装作不愿出嫁,责备父母“出卖”了她,男方一再催促,新娘就是不肯出闺门,女方父母就让新娘的弟弟或表弟把女儿强背出门,此时新娘又哭又闹,表示难分难舍。送亲与迎亲人数都是双数,表示成双成对之意。新娘接到男方家门口时,要在棚子外设香案,杀鸡退喜神。然后,入门拜家神和公婆。拜过神灵父母后,新娘新郎要争坐床,抢得坐床头者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