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高窟第61窟《牧女献糜》(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2019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初八),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在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习俗。
腊八,最初作为释迦牟尼证悟的日子,属于佛教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喝粥节”。据研究,佛经中的乳糜与敦煌文献中大量出现的“药食”“乳药”趋同。古代敦煌寺院僧人的腊八饮食,就是由佛经中提到的“乳糜”传承而来,将油、面、梨、酥、呵梨勒等食材烹饪食用,具有疗愈疾病的药膳功能。
牧牛女奉献乳糜的故事被载入佛经广为流传,甚至影响到人们今天的日常生活。在接受乳糜之前,悉达多王子在尼连禅河沐浴全身,洗去污浊,所谓“浴佛”,便由此而来。
关于沐浴所赋予的特殊意味,在敦煌文献中亦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何谓?其日沐浴,转障除万病,名为温室,于今不绝。”
在这天沐浴,更多了祛病、除烦恼的益处。而牧牛女为悉达多王子制作乳糜、慷慨奉献,被认为是慈悲的施与,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对比今天腊八施粥,给并不相识的人一碗内容丰富、热气蒸腾、暖意融融的粥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成道,这一天,寺院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除了释迦牟尼成道的重要意义,腊月本就是民间传统的“祭祖时间”。追溯到先秦以前,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往往是先民狩猎的“旺季”,他们猎取野兽,祭祀先祖,以求保佑后代平顺、安康。
“腊月”这一叫法,和腊祭的传统有关。“腊”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因此人们常说,腊八是我国传统腊祭与佛俗相交融的结果。 (据中新网)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