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语言 > 民族语文资讯  > 详细页面

耿世民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刘维凡 2018年08月01日 阅读量:

  耿世民(1929-2012),男,汉族,江苏徐州市铜山县人,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代民族语文学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授,国际知名古突厥语文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9 年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1949 — 1952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转至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专业,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他曾先后获德国洪堡基金会世界知名学者奖(1992)、国际阿尔泰学常设委员会(PIAC)金奖(2000),2000 年被选为土耳其语言研究院名誉院士,并被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选为名誉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名誉顾问、顾问等。 耿世民先生毕生献身于民族语文的教学与研究事业,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他于 1953 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开授《哈萨克语》、《现代哈萨克语语法》等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1956-1958年前苏联专家E. 捷尼舍夫 (Tenishev)受聘来中央民院突厥语研究班讲课时,他担任助手,并承担该班的部分教学任务。1976 年他受新疆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委托,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古代突厥-回鹘语班,担任主要教学任务,并编著了我国第一套系统的古代突厥-回鹘语教材 (共八卷册,包括《古代突厥文碑铭选读》一册、《古代突厥-回鹘文献选读》二册、《黑汗王朝时期文献选读》三册、《总词汇》一册、《古代突厥-回鹘语文献语法》一册 ) 。这个班的开办和系列教材的编写,对于我国古代突厥 - 回鹘语文学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有的人已成为有成就的教授、专家。他1985年起招收古代突厥-回鹘文献研究方面的硕土研究生,1993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为我国突厥语文学队伍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田野语言调查在耿世民先生的科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1952 年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调查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1955、1956、1959 年三次参加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他在我国首次科学地判断出阿勒泰地区的一小部分蒙古人所操语言是土瓦语,并准确记录了该语言大量第一手材料。此后,他多次前往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考察研究古代文献,调查维吾尔、哈萨克、裕固、撒拉等语言。这些材料的研究发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他除精通和通晓维吾尔、哈萨克、土耳其等多种古、今突厥语言外,还通晓英、俄、法、德、日等多种主要外语。 耿世民先生的科研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为现代哈萨克语与古代突厥-回鹘语;70年代后期以来是以古代突厥-回鹘语文学(philology)为主,兼顾现代裕固语、图瓦语的研究和材料的刊布以及从事新疆古代语文、历史、文化、宗教的研究。

  他用汉、英、德等语文出版《维吾尔古代文化和文献概论》、《回鹘文 < 弥勒会见记 > 研究》、《敦煌突厥回鹘文书导论》、《回鹘文佛教启示录研究》等专著 20 余部,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约请为该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撰写了《高昌王国》(英文)一章,受国际东方学和亚洲协会之约请为该会主编的《突厥语文学基础》第三卷撰写了《突厥汗国》(德文)一章;用中文、维吾尔文及英、法、德、日等文字发表《回鹘文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研究》、《回鹘文 ( 俱舍论 ) 残卷研究》、《试论塔里木盆地民族的融合和近代维吾尔族的形成》等论文150多篇。另外他首次直接从原文翻译出版了古代突厥文突厥汗国碑铭、回鹘汗国碑铭以及十一世纪维吾尔著名学者尤素甫· 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另外,他翻译出版了世界著名学者用法、德、英、日、俄、撰写的《高地亚洲》 ([法] 伯希和 ) 、《中亚简史》 ([原苏] 巴尔托里德 ) 、《古代突厥语法》( [德] 葛玛丽)、《西域文明史概论》、《西域文化史》 ([日]羽田亨) 、等名著多部。

  他先后有6部(篇)论著获得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和北京市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其中《大唐西域记校注》(合著) 一书除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等数项一等奖外,还获得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最新的一次获奖(2004年)是他的论文集《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耿世民先生治学素以科学严谨、一丝不苟著称,深得国内外学术界的敬佩,享有崇高的声望。他曾多次应邀赴国外著名突厥学、中亚学、东方学、宗教学中心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德国的波恩大学、梅因茨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土耳其的安卡拉大学等等。历时较长的出国讲学研究有三次:1981 — 1983 年在德国波恩大学,1987年在波恩大学,1991 — 1992年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1992-1993在波恩大学。他多次出席国际上有关突厥学、中亚学、阿尔泰学、东方学、考古学、摩尼教、景教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他为会议提交的学术论文受到与会者的赞赏。耿世民先生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声誉。世界公认的古代突厥语文学奠基人、世界古代突厥语文学泰斗、国际乌拉尔 - 阿尔泰学会主席冯·加班教授,在评价耿世民先生时说:“过去我们曾为日本同行在研究维吾尔古代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其中最著名的是羽田亨教授,他发表了许多有关中亚语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论著。现在我们的中国同行也在研究中亚和古代维吾尔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耿世民教授。……耿世民教授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家 philologe ’。在此较短的时间内他发表了众多的有关中亚突厥-回鹘 (古代维吾尔) 语文献、佛教和摩尼教以及现代哈萨克语方面的论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关于中亚和古代突厥语文的知识。我们衷心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行取得更大的成果并继续和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 (原载欧洲《中亚学报Central Asiatic Journal》1989年卷33)。由于耿世民教授在古代突厥语文献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作为世界著名学术机构之一的德国洪堡基金会 (Humbodt-Stiftung)1992 年授予他“国际知名学者奖”。这是一项较大的荣誉,至今中国获此项奖的仅二人 ( 另一位为理科学者 ) 。世界阿尔泰学最高学术机构国际阿尔泰学常设会议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Altaistic Conference ,简称 PIAC)2000年在比利时彼特斯海姆举行的第43届年会上一致通过决议,将该年度的 PIAC 金质奖章授予耿世民教授,以表彰他在阿尔泰学、突厥语言学,尤其是维吾尔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一项国际大奖,是世界阿尔泰学界的最高奖项。至今获得此项大奖的30余位各国学者均为世界一流专家。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获此项奖章。这两项大奖各自标志着国际一流的学术地位和水平,为我国阿尔泰学、突厥学、维吾尔学,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2000年10月20日,土耳其共和国阿塔土尔克文化语言历史最高研究院语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选举耿世民教授为该语言研究院荣誉院士,以表彰他在突厥语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耿世民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院、系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民委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阿尔泰语言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突厥语研究会历届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中国《福乐智慧》研究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会、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阿尔泰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新疆通史》编委、土耳其《突厥民族》编委、国际摩尼教研究会名誉顾问,美国哈佛大学《突厥学报》顾问,土耳其《突厥语研究》、《现代突厥语研究》顾问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