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民族工艺研究  > 详细页面

贵州都有哪些传统工艺?(一)

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编辑整理:许觊佳 2021年10月29日 阅读量:

  受各民族文化和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贵州传统工艺自成一体,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绚丽姿态,呈现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精神。制陶、竹编、髹饰等技艺所制成品是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了贵州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风貌与审美取向。

  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凝结着贵州各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情趣,彰显出各族艺人精妙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漫漫岁月里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制陶工艺

  贵州的土法制陶具有悠久的历史,平塘牙舟陶、贞丰窑上陶、雷山长丰陶、织金砂陶、威宁白碗窑、印江荥家湾等都是省内著名的陶制品生产地。其中,牙舟陶工艺精湛,产品远销海外。

牙舟陶瓶(许觊佳摄于贵阳市新华书店)

牙舟陶《蹉跎》,作者刘邦一(许觊佳摄于贵阳市新华书店)

  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年间,在六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入了贵州本土的陶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贵州陶艺。牙舟陶的生产以原始爬坡窑为主,制作工艺从打土坯到制模上釉,全用手工操作,做工精细,煅烧时间长,产品质量上乘。

  牙舟陶在保持原有古朴敦厚的造型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厚迷离,斑斓夺目的独特性格,在陶瓷界独树一帜,名列中国十大古陶之一。

贵州土法制作的陶器(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砂陶(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当地人还充分利用废弃的陶缸,如贞丰的窑上村,一栋栋陶屋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上世纪末,随着省外大型陶制品不断进入市场,本地大容积陶器的生意日趋暗淡,最终停产。

  竹编工艺

  贵州盛产竹子,人们就地取材,使用房前屋后生长的竹子,编织出各种各样的渔具、餐具,如竹篮、竹箩等日常器皿。三穗的竹编在省内久负盛名,因其独具一格的的竹编工艺,被称为“竹器之乡”。

  贵州竹编制品达几十种,主要有瓦寨斗笠、青洞细篾竹篮、木界箩筐、背篼、美敏竹筛、泥山鱼筛、平茶晒席等,其中尤以瓦寨斗笠为著,这些竹编产品远销省内外。

贵州竹编制品(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髹(xiū)饰工艺

  髹饰是一种汉族传统工艺,用漆漆物,谓"髹","饰"寓纹饰之意。髹饰流派分布于全国各地,贵州省主要是大方县派。

  贵州省大方彝族漆器髹饰工艺,一般需要经过50多道工序、82道生产环节才得生产出一件制品。漆器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泽艳丽,经久耐用,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明、清两朝彝族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上京进贡。大方彝族漆器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等齐名,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

贵州漆器髹饰工艺品(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黄平泥哨制作工艺

  黄平泥哨,产自且兰古国--旧州(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是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锻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是流行在黄平一带的苗族民间玩具。

  黄平泥哨又名“泥叫叫”,哨体下部留有回气孔,能吹响。其色彩一般以黑底点红绿为主,兼杂黄、白、蓝等色;造型题材广泛,主要有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等。

黄平泥哨制作工艺品(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黄平县旧州镇泥哨传承人陈应坤在制作泥哨(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