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小 雪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龚颖青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2日 浏览量: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在二十四节气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太阳运行到黄经240°时,我们搓着手哈着气使用圭表测日影,影长古尺的一丈一尺八分,即现在的2.74米,节令就到了小雪了。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它的到来意味着我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步入了冬天,白雪皑皑的画卷即将缓缓展开。在古籍《群芳谱》中的诗句有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句话解释了这个时间点气温下降,初雪将至,而大地的温度尚存,因此雪量不大的自然现象。低温挟裹着寒风将一路南下,所到之处草木凋零,特别是在黄河中下游区域,好似天地闭塞忽而转入严冬。

  在古人的眼里,等到三个小雪的标志性物候,就可以盼来小雪。一侯是“虹藏不见”,在中国的北地已经不再下雨,自然寻不到雨后彩虹的踪迹。二侯是“天气升而地气降”,天空的阳气与地下的寒气各归其位。三侯则是“闭塞而成冬”,当大地变得沉默,活跃的万物渐渐躲藏,严冬就准备登场了。此时,湿冷在南方将慢慢成为常客,而北方的人们则日夜翘首以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民间在小雪时节都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骤降的气温与干燥的空气组成加工腊肉的最佳条件,农村里常能见到妇女们呼朋唤友做香肠、腊肉,还一起腌制和风干各类蔬菜,以备春节时候的盛宴之用。

  北方的人们则遵循着“小雪杀猪,大雪宰羊”的古俗,做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猪肉烩菜,邀街坊四邻前来聚餐,感恩这一年的相互照顾与期盼未来团结和睦、万事兴旺,颇有一番现代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情趣。

  南方的人们则坚守着“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传统,把香甜可口的糯米蒸熟捣烂后,糯米的形态已发生质的转变,成为粘连细腻的糍粑,用筷子将糯米粉团像车轱辘那样,在芝麻花生沙糖里前后上下左右转几圈,热糍粑与蘸料的完美融合就在口腔里给予冬日最温暖的反馈了。

  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则始终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渔民们会在小雪时节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按照台湾的谚语说就是:“十月豆,肥到不见头。”这句话中的“豆”则是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可捕到的“豆仔鱼”。

  作家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一文中描绘了一幅初雪时节的温馨模样:“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纵使天冷气清,叫上家人围成一圈,做一顿火锅,煮一锅热粥,温一壶热茶,就着几样茶点,便是平淡生活里独得一番天地的暖意融融的不平凡的一天了。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