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节日 > 农事节日  > 详细页面

立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李燕 2019年05月10日 阅读量:

  立夏,顾名思义,就是夏季的开始,立就是开始,夏就是季节。立夏每年一般都会在5月5、6或7日,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春、立秋与立冬是相对应的概念。

  气候特点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立夏当天太阳会运行到黄经45度。立夏之后,昼日的平均气温一般会保持在18至22度以及以上,但这只不过在福州到南岭一线地区比较显著,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因此,立夏时节我国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立夏时节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量也有所变化,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区的气温回升较快,但降水量的变化没有气温回升幅度大,再加上春季多风、天气干燥、土壤干旱等等因素,立夏前后时节既是流行病害的时期,又是农作物生长缓慢甚至其下降的季节。因此,在这些地区适当且适时灌溉是有利于防灾抗旱的措施之一。立夏之后,江南地区正式雨季,降水量明显增多,阴雨连绵,东北边境的季风气候给东北地区带来适当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的成长。但西北地区由于其强势的大陆性气候影响,立夏之后降水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需要不断改进灌溉为保护其当地人以及自然环境。

  由来

  其实,立夏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下来了,象征着季节即将转换至夏天。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习俗

  我国自古就很注重立夏节气,《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至于车上的旗帜必须都是朱色的,这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就要来到了。及至现在,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依然很多。

  1.防疰夏

  立夏之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笋和蚕豆还有青梅子,认为这些食物可以预防“疰夏病”(人会清瘦无力、疲乏)。

  2.买红花

  在浙南各地每户人家都会购买红花、新茶,有诗云:“立夏晴和四月天,与郎商酌岁支钱;红花盐菜俱难缓,更买新茶过一年。”之后,红花视为妇女染衣所用。

  3.称人

  立夏时节称人的习俗早在三国时代就流行,至今在南方仍然秉承这一传统。其历史故事如下:

  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以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咐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恰好是这年立夏,孟获立刻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到夏日,孟获都依诺前来拜望。过了许多年,晋武帝司马炎火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承相重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体重,以验证阿斗是不是被晋武帝亏待了。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晋。晋武帝为了取信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饭,饭量大增。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亏待他,日子也过得太平,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历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能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希望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立夏称人流传至今,每当立夏之日,人们吃罢中饭,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夏天就不怕热,不会消瘦了。否则,夏季里人会畏夏怕热,吃不好饭,消瘦甚至有病灾的。

  禁忌

  在浙江杭州,立夏这天养蚕户不能开门,亲戚邻居不能随意登门拜访,也不能高声说话。而在河南、贵州、云南等地立夏日忌无雨;江苏东台一带,立夏日忌讳小孩坐门槛,当地人们认为这天坐门槛在夏天会脚骨酸疼,一旦坐了一道必须再坐六道合成七数,方可化解。而在安徽,人们也不能坐门槛,否则会整年精神不济。

  

  参考资料:新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