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总面积2575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6个乡。德保县境内气候宜人,具有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凉、空气清新的特点,享有“天然空调,养生圣地”之美誉。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山城美丽的生态风光
德保凭借优越的气候环境、旅游资源和地缘优势,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红叶森林公园、国家4A级吉星岩景区、鉴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巴头多沟景区、曼贝侬小西湖景区等特色景区,成功举办了5届红枫文化旅游节和承办了第八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捧回了“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魅力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最佳秋色观赏地”和“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县”等殊荣,成为桂西发展最快的生态旅游城市,是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生态休闲旅游、避暑养生的佳地。
德保吉星岩国家4A级景区
德保曼贝侬小西湖的油葵花海
近年来,“深藏”绿水青山间的德保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休闲游日益红火,积极探索激活农村资源,推进产业与生态双赢、农旅结合的农村扶贫新模式,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活力,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位于德保县城东南部约8公里的那温屯,是德保县乡村旅游兴起的典型代表,也是德保县委、县政府列入全县六个推进旅游精准扶贫村之一。那温三面环山,鉴水河犹如玉带贯穿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山水风光。那温民风淳朴,民俗风情丰富,一直保存着有山歌对唱、“二月二”龙头节、手工舂糍粑等民俗活动。
德保县壮族群众制作壮族特色美食欢度“三月三”(民族画报记者赵利 摄影)
2016年4月19日,那温屯成立了第一家旅游专业合作社——德保县那温旅游专业合作社,吹响了那温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号角。合作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吸纳本村43户贫困户参与劳务,贫困户人均收入近千元,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那温生态旅游景区就吸引各地游客5万人以上,日均游客量达4000人次左右,门票、小吃等旅游收入达10万元,继2016年开放一个多月内创下50多万名游客60多万元旅游收入以后,再次迎来“开门红”。
多彩那温鲜花已经成为德保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仅2017年夏季种植就实现门票收入22万元,加上冬季种植及其他收入,全年预计实现收入120万元。
德保那温屯美丽的鲜花竞相开放(广西新闻网)
金秋十月,水稻开镰收割。2017年10月22日,德保县举办“龙写大糯”尝新民俗“那”(在德保壮语中泛指稻田)文化旅游活动,打糍粑等民俗活动吸引来大批游客及摄影爱好者(百色新闻网)
“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组织全屯群众,优化整合资源,建好生态旅游扶贫示范村,实现脱贫致富。” 那温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振边表示,那温生态旅游景区除了继续重点打造“四季花海”以外,还将增添漂流、儿童乐园、森林栈道等旅游体验项目,并继续完善景区道路、农家乐、民宿、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力争以秀美风光、优美环境和特色项目,不断吸引游客、聚集人气,力争游客、旅游收入实现翻两番。
农业产业和旅游发展相结合
足荣镇巴明村陇吉屯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环境,四面环山,群山围绕。据当地村民介绍,在当地有一座“猴山”,里面住着几百只猴子,虽然时常下山“抢”玉米吃,但是当地百姓都自发地保护这些山上的“邻居”,这也会成为将来陇吉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
足荣镇巴明村陇吉屯四面环山,群山围绕,非常适合休闲旅游养生(广西新闻网)
据巴明村支书黄元始介绍,陇吉屯全屯180多人,过去种的是玉米,一毛八一斤,增产不增收,后来试种烟叶,因为缺水最后失败,大部分时间种甘蔗,近几年由于年轻人出外打工,村里缺少劳动力,难以准时收割运送糖厂。
德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时光照充足、水土适宜,昼夜温差大,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种植成为陇吉屯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
2015年至2016年,致富带头人黄荣光首期投入30多万元资金,在当地种植“德保龙吉皇帝蕉”,先后种植了170亩,建起了“德保龙吉皇帝蕉”种植基地。据测算,“德保龙吉皇帝蕉”每株产果30斤,按市场价每市斤5元计算,每亩产值2万多元,产值达300多万元,二期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整个项目预计可达500亩以上,实现年总产值1000多万元。
巴明村陇吉屯“德保龙吉皇帝蕉”产业配套路开工(中新网)
巴明村副支书、副主任陆世温介绍,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村里以老人为主,种植“德保龙吉皇帝蕉”日常管理简单,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劳力,同时又能带来稳定的收入增长,村里接下来将要发展观光农业,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部分文字来源于广西新闻网,未署名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