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语系,又称阿勒泰语系,是语言学家依据语言系属分类(谱系分类法)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60余种语言,使用人口约为2.5亿,该语系主要集中于中亚,西亚、北亚,东亚北部和欧洲的湿润和半湿润寒温带针叶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语系主要由各个时期温带森林草原地带的游牧,半游牧半农耕,半渔猎民族的语言和当地语言互相融合形成。
“阿尔泰”,为蒙古词,意为“金”,因阿尔泰山而得名。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主要包括的语言有: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东乡语、裕固语、土族语、土克曼语、阿塞拜疆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塔尔语、莫戈勒语。
使用这一语系诸语言的人的所在地域向西到达土耳其,向东到达太平洋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伊朗、阿富汗斯坦及东欧一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亚、蒙古国、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主要使用民族: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莫戈勒语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维吾尔族、吉尔吉斯族、塔塔尔族、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东乡族。既有境内民族,又有境外民族。
但是学术界对阿尔泰语系下属的三个语族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还有不同看法。看法有两种,其一是主流看法,认为三个语族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没有构拟原始阿尔泰语的必要。至于三个语族在类型上的一致,认为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二是认为三个语族之间有亲缘关系,它们源出共同的原始阿尔泰语,并对原始阿尔泰语进行构拟。其中有些学者的看法存在差别,即承认三个语族之间互有影响,但这些影响却是次要的。还有些学者介于两者之间。
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的确很难证实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祖先是哪一个民族。突厥民族最早的祖先,现已知晓是铁勒人。公元前200年就有了这个民族的文献。突厥人原居住在森林地带,他们在阿尔泰山区以狩猎为生。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人,从历史角度审视,早期都起源于中国的北方,并长期在这里生息。其中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诸民族曾在这一地区建立过政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对语言的发展有所冲击,由一种语言分化为地域性的方言,并由方言转化成各种独立的语言。再者,由于战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居民的流动性很大,接触其他语言的机会很多,先操一种语言,继而转操另一种语言。这充分表明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发展的复杂性。这样就增加了识别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是同源还是相互影响的困难。
用历史比较法研究阿尔泰语始于20世纪初,贡献最大的是芬兰学者古斯塔夫·约翰·兰司铁。他的全部成果都荟萃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阿尔托编辑的《阿尔泰语言学导论》一书中。他的著作为阿尔泰语言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20世纪50、60年代,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单独研究更趋深入,突厥、蒙古、通古斯各个语族内部的比较研究取得更好的成果,分化演变的历史更趋清楚。这就要求在3个语族各自的共同语的基础之上建立原始阿尔泰语的工作提高一步。不仅要认识语族间的个别同源成分,还要说明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演变;不仅能解释相同的语言成分,还要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相异的语言成分。
参考资料:许伊娜:《阿尔泰诸语句法类型及副动词范畴》,《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