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俗  > 详细页面

朝鲜族传统婚礼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1月30日 阅读量:

  朝鲜族的先人们曾长期实行“男归女家婚”,即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在新娘家居住若干年,而后带着妻儿返回自己家里。到了朝鲜王朝时期,统治者们在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这种婚娶习俗是“天地倒置”、“阳反从阴”的陋习,极力主张按照儒家观点推行在结婚当天把新娘接回新郎家的“亲迎”方式。但因习惯势力的阻挠,难以推行,于是创造出把固有的“男归女家”方式与中国的“亲迎”方式折中的“半亲迎”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以后,只住两天,第三天带新娘返回新郎家。半亲迎方式成为近代朝鲜民族的主要婚娶方式,现在所说的朝鲜族传统婚娶方式即指这种方式而言。中国朝鲜族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实行“半亲迎”和“亲迎”两种方式,其中以“半亲迎”方式为主。1949年以后,统一为“亲迎”方式。

  传统的朝鲜族婚娶方式包括议婚、大礼、后礼三大阶段。

  议婚包括核对宫合(对照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书写婚书、涓吉(确定结婚日期)等内容。先由媒妁给男女两家提亲,如果两家都满意,便由男方家向女方家递送请婚书。女方家接到请婚书后,再经媒妁回复许婚书。请婚书中附“四柱单子”,所谓“四柱”是指小伙子出生的年、月、日、时四项内容。女方家核对男女双方的“四柱”,如果认为合适,便确定婚约;反之,便取消这门婚事。婚事确定后,男女两家写婚书、定吉日,行冠礼和笄礼。过去,朝鲜族小伙子都留辫子,成婚之前举行仪式,将辫子在头顶上挽成髻,戴上冠,以示成年,谓之冠礼。笄礼也是通过一定的仪礼把姑娘的发辫盘成髻,叉上发钗。

  大礼包括新郎家向新娘家赠送礼装函(彩礼箱)、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新郎接受大桌等内容,由新郎的“初行”和行婚礼两个过程组成。新郎从自家前往新娘家附近的临时停留所叫做“初行”。结婚这天,新郎身着纱帽冠带,手持一把大摺扇或“阳伞”(一块长方形红布,两边拴有小棍。摺扇与阳伞均以摭脸),骑马前往女方家举行婚礼。陪同新郎前往的有上宾、雁夫等人,“上宾”由父亲或叔父担任。前往新娘家时要携带婚函,里面装有给新娘的衣料和许婚书。新郎一行到临时停留所后稍事休息,准备参加婚礼。婚礼在新娘家里举行。先由“函夫”向新娘家的女眷递交婚函。女眷用双手撩起裙子兜接,拿进屋里让其他女眷观看里面的礼物。接着,由“雁夫”向新娘家递交用彩布包裹身子的木雁,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新郎踏着踩布,步入新娘家的院内。新娘家把木雁放在踩布或一张小桌上,新郎用扇子轻轻地推移三下,然后站在喜桌旁边。此时,新娘由两名伴娘搀扶,从屋里走出,站到新郎对面。新娘这天头挽“大发”,戴着“簇头里”,发钗上悬垂二两宽发带,垂于前胸两侧,身穿长衣。新郎、新娘隔着喜桌相向而立,在司仪的主持下行交拜礼和合巹礼。交拜礼是新郎和新娘互致跪拜礼,合卺礼是新郎和新娘各斟一杯酒,相互敬饮。婚礼结束,新郎走进新房接受“大桌”。大桌是朝鲜族举行婚礼时专为新郎或新娘准备的筵席。新郎先站在外屋地往炕里用力推动木雁,然后在伴郎及娘家男眷代表的陪同下坐在大桌前。大桌上摆放各种食品,其中最醒目的是嘴里叼着红色尖椒的煮熟的公鸡,隐喻早生贵子。大桌上摆放酒食之后,新娘家的人先给新郎递单子,即写有简单诗句的纸条,要求新郎赋诗和对,借以试探新郎的聪明才学。如果新郎和对不了,也可由“上宾”和对。吃大桌上的菜肴之前,新郎先提出把每样菜都拣出一些敬赠给自己的父母和近亲,谓之“打奉送包”。新郎要喝下伴郎斟满的三杯酒,然后同陪坐的人一起共餐大桌的菜肴。除大桌外,还要给新郎另上一个饭桌。新郎的饭碗里有3个剥了皮的熟鸡蛋,寄托着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的良好祝愿。新郎不可全吃,须留1—2个给新娘吃。当新娘在新郎家接受“大桌”后吃饭时,亦如此。到夜晚入洞房时,把大桌上的果品菜肴拣出1-2样给新郎、新娘吃夜宵。吃罢夜宵,由新郎解开新娘的“簇头里”,“大发”和祅带。接着,用两手同时掐灭两根烛火,共枕入睡。

  后礼包括“于归”与“再行”。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住了3天后,同新娘一起返回自己家里,谓之“于归”。这时新郎骑马,新娘坐轿。新娘要携带一些礼物,以备到新郎家的第二天举行“家宴”时,送给新郎的父母及近亲。陪同新娘前往的人叫“上宾”,一般由新娘的父亲或叔父担任。新娘到新郎家后不举行婚礼,只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原封不动地带回娘家,敬献给父母及亲眷。第二天早晨,新娘要亲下厨房点火做饭,借以显示炊事手艺。饭后举起家宴,新郎、新娘的父母及其他亲眷坐在一侧,新娘坐在一侧。新娘在一名新郎家女眷的指点下向公公、婆婆和其他亲属一一敬酒并赠送衣料、布袜等礼物。“再行”是新郎在自家住3天后,陪同新娘回娘家去拜访岳父母。此时,村里的小伙子们要对新郎“上刑”,把新郎吊起来,用木棍抽打新郎的脚板,借以向新娘的父母索讨吃喝。在新娘家住上1-2天后,同新娘一起返回新郎家里。至此,婚事才算完全结束。

  中国朝鲜族传统婚礼是中国朝鲜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同时将其它民族的风俗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

  

编号:Ⅹ-99

类别: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