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藏族押加(大象拔河)

作者:韦晓康
浏览量:

  押加,是藏族民间一项传统的较力型竞技活动。藏族习俗崇尚大象力大无穷,故称其为“大象拔河”。关于大象拔河的起源,相传已有千年历史。

  据说格萨尔王在攻打达惹、罗宗国后返回途中,发现了上千头牦牛,便采取拔河方法来分配。于是这一活动就逐渐流传了下来。因其在藏族普及很广,在不同的地区,这一项目还有不同的称谓。如藏语所称的“格吞”、“押架”、“朗毒杀响”等,都是对这一项目的不同叫法。

  押加比赛是由2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用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

  比赛应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9米,宽2米。场地的丈量从界限的内沿量起。(图1)

  界线:比赛场地应有明显的标线,两条长边为运动员比赛限制线。各线宽均为5厘米,场地四周至少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中线和决胜线:中线: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画一条与边线垂直的线为中线。决胜线:距中线两侧各1.2米处,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为决胜线。

  比赛的带子:长6.5米,用红色绸缎(幅宽1.2~1.6米)制成。带子两端呈圆环形,圆环周长为1.0~1.10米。带子中间系一条可移动的、并有适当重量的坠条,作为判定胜负的标志。

  护垫:为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绵,以软布包裹后,固定在带子两端圆环处的受力处,用于保护脖颈。

  标志带:用于鉴别双方运动员的比赛绸带,标志带为两种不同颜色。

  比赛可采用淘汰制或循环制。运动员一天比赛场数不得超过两场,特殊情况除外场与场之间至少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

  比赛礼节:比赛开始前和比赛结束后,双方运动员应相互握手,并与场上裁判员握手致意。

  比赛姿势:四肢着地,带子两端的圆环分别套在双方运动员的颈部,带子经胸前和两腿中间经过。双方运动员身体距中线最近点的距离应该相等,运动员向各自的前方用力。(图2)

  

  带子中间坠条垂直于中线,裁判员发令后比赛开始,在运动员向前进方向用力的过程中,以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者为胜。每局比赛以一方获胜为结束,但在一局比赛中如遇双方相持达90秒不能决出胜负,则暂停比赛,休息一分钟后重新开始比赛。一局比赛中,如在两个90秒后仍未决出胜负,则在第三次比赛中,裁判员发出口令后的30秒内,以垂直于中线的坠条偏离中线向那一边者为胜。比赛过程中,如遇比赛带子断裂,应换取新的比赛带子重新进行比赛,已完成的比赛成绩有效。

  每局比赛的开始与结束,均以场上裁判员鸣哨为准。比赛进行中,当记录台发出信号,场上裁判员发出停止口令时,双方运动员应立即停止比赛。全场比赛结束时,场上裁判员宣布该场比赛结束后,运动员方可离开比赛场地。每场比赛为三局二胜制,胜一局得1分,先得2分者为胜。

  犯规:运动员经检录进入比赛场地后,接受场外递送物品者;双方运动员双手着地后,一方运动员未经裁判员允许,而自行站起者;运动员自行在比赛场地或鞋底涂抹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非大会提供物品(如胶水、口香糖、汗水、唾沫等)者。比赛进行中,双手离地超过5秒;比赛进行中,在处于不利情况下而要求暂停者;比赛进行中,运动员做了不尊重裁判员的行为;比赛进行中,有意进行非真实比赛者;比赛进行中,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边线及边线以外地面者。

  凡运动员出现上述犯规情况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取消该局或该场,直至全部比赛资格。如运动员在一局或一场比赛中受到2次警告,则给予取消其该局或该场,直至全部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助手如有不尊重裁判员的行为或干扰比赛,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则罚其退出比赛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