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水族  > 详细页面

水族吉祥图案:双鱼托葫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王铁志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6日 浏览量:

  双鱼托葫芦,是贵州水族石雕中常用的图案,反映了水族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和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

  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流传着古老的“葫芦生人”的神话传说。而在水族的传说中,把祖先的起源与葫芦和鱼联系在了一起。水族的《人类起源》神话说: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仙婆牙娲开天辟地并创造了人类。后来人类与雷、龙、虎发生了战争,人类用火攻击败了这三个对手。雷公翻身上天后,看到天下到处都是仙婆牙娲的子孙,总想寻机报复。他凭借自己掌握雨水的权利,向人间连续降了十多天的暴雨,又打开天河堤闸让大水倾泻人间。天仙料到雷神的恶意,便带着仙葫芦种子来到人间,让一对儿同胞兄妹种下。种籽种下才几天就结出了如禾仓般大的葫芦瓜。当洪水淹没大地时,这个葫芦瓜便成了兄妹俩的救命方舟。两兄妹藏身于葫芦瓜中在风浪中飘荡,有幸得到两只大鱼带领一群小鱼从底部托着浮动着葫芦瓜,才使兄妹俩逃过劫难。劫后余生的兄妹俩成婚,成为再造人烟的始祖。在水族的观念中,葫芦和鱼是拯救人类的大救星。

  水族的葫芦崇拜和鱼崇拜观念的形成,与其先民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远古时期,葫芦是一种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植物。葫芦的叶子和果实可以作为食物,成熟的葫芦干硬中空,可做容器,还可做乐器,遇到洪水时还可作为辅助人类漂浮的救生物。葫芦籽粒众多,有旺盛的繁殖能力,因而也可以作为子孙绵延的象征,形成源远流长的以葫芦为对象的生殖崇拜。水族习惯近水而居,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所处环境鱼类资源丰富,传统饮食以“饭稻羹鱼”为特色,鱼在水族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了对鱼的依赖、敬畏和崇拜。

  在水族的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鱼崇拜的文化事项。鱼是水族驱鬼祭神、消灾祈福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典型宗教性食物。如水族祭祀全民族的保护神陆铎公时要以6条鱼献祭神灵。鱼还是水族生男育女、传宗接代的吉祥兆象。在水族人民的观念中,鱼是生育的象征,是男孩儿的代名词。水族“无魚不成礼”,“无鱼不成年”,鱼也是水族节日祭祖和待客的必备佳肴。“鱼包韭菜”是水族人祭祀不可缺少的贡品。在水族的妇女服饰,房屋屋脊、中梁等处,随处都可以见到鱼形的图案。鱼与水族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鱼图腾文化。

参考资料:

  1.罗玲玲:《水族鱼崇拜的图腾文化浅析》

  2.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